I S B N: 9789887021490
编 著: 彭程 卞甫
出版社: 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定 价:12000.00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人民移居海外的历史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就有人为了通商而侨居国外。进入唐代,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是为华侨史的开端。元代至清中叶,海外华侨总数已经增至百万。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沿海地区民众主动或被动出海,以谋求生计。
在中国人民移居海外的过程中,“下南洋”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南洋”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众,特别是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居民,因为政治不靖、兵革不息、生活贫苦、土地兼并等原因,选择离开中国,前往东南亚地区寻求生计的历史现象。“南洋”一词在当时指的是现在的马来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区,这些地方在当时被称为“南洋诸岛”。
南洋华侨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华侨烈士就有三十一位。抗战时期三千余名南洋机工积极响应号召,回国抢运军需物资。而来自南洋的侨汇,一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侨乡的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贡献。此外,南洋华侨中涌现出的陈嘉庚、陈六使、张弼士等杰出代表,因爱国爱民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南洋华侨是对近现代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影响巨大的群体,而对近现代华侨史进行研究,不仅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石。随着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口学、地理学、民族学、法学等各学科的交叉与南洋华侨研究的不断纵深发展,发掘相关新史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编者不揣简陋,多方收集,在此前《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的基础上,新推出《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续编)》。该《续编》共分4卷,汇辑了148种相关文献。
从文献产生的时间来看,上自1806年的《海岛逸志》,下到1959年的《南洋文献叙录长编》,跨越了一个半世纪,主要产生于晚清和民国时期。从作者来看,既有谢希亮、张相时等个人,也有颍川公所、静方女学校、中暹协会等机构,还有纪念特刊出版委员会、檀香山中山中学补习班第十五届毕业筹备会等临时团体。其中较为著名的个人著者有魏源、薛福成、张之洞、冯自由等。此外,还有弗朗西斯·加尼叶、查尔斯·爱德华·奥尔卡等外国著者。从国别来看,既有《南洋群岛》、《华侨中心之南洋》等涉及南洋整体的论著,亦有《法属印度支那现况》、《荷印法律指南》、《越南杂记》等仅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文献。从视角的大小来看,既有《南洋论》、《南洋诸国》等宏观巨制,亦有《吉兰丹青年励志社六周年纪念刊》、《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堂务报告书》等微观记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其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卷题为《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总论·续编),收录8册,合计22种文献。如题所示,收录的文献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南洋所做的概论、概论。其中从清末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中撷取的南洋相关内容较为知名。
第二卷题为《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南洋各国历史与现状·续编),收录10册,合计20种文献。该卷以国别为单位,分别介绍了南洋各国,尤其是越南(法属印度支那)的基本情况。但其中有两册是关于其他国家的,比如第三册是关于缅甸的介绍,第四册是关于泰国(暹罗)的介绍。
第三卷题为《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南洋华侨历史与现状·续编),共收录21册,合计53种文献。该卷主要收录了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的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相关文献,譬如暹罗中华中学校、吧城中华总会教育委员会、缅甸渺咯中华小学、南洋工商补习学校、新加坡端蒙学校、星洲静方女学校、新加坡养正学校等等。文献体裁有周年纪念册、纪念特刊、毕业纪念册、校刊、教材、招生简章等。
第四卷题为《东南亚历史文献丛刊——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研究》(华侨经济、华侨人物及其他·续编),共收录23册,合计53种文献。如题所示,该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华侨经济,第二部分是华侨人物。第一部分主要有南洋华侨的经济组织,尤其是会馆、商会等相关文献,譬如《泛马来亚番禺会馆联合会特刊》、《新加坡宁阳会馆一百三十周年纪念特刊》、《菲律滨岷里拉中华商会第三十届会务报告书》、《星洲琼崖林氏公会十周年纪念刊》等;第二部分主要有记录南洋华侨杰出人物的《陈少苏先生荣哀录》、《张耀轩博士开拓南洋卅年纪念录》、《瑞于上人诗集》等。
傅斯年指出:“史学就是史料学。”近现代南洋华侨华人的历史,是其怀着无畏的冒险精神和求生存、谋发展的本能,在最初荒蛮的南洋之地书写了勇气与勤劳的赞歌。经历了不同代际的发展,有人“落叶归根”,有人“落地生根”。既有“南洋梦”,又有“中华情”。本丛刊的诞生,既是对这段历史的忠实记录,让后人得以管中窥豹,不忘历史,又是对推动相关研究的一大助力。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对研究近现代南洋华人华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册:1-352
《安南志略》(存十九卷)——(元)黎崱撰,(清)钱大昕校、黄丕烈跋(清钞本)
第二册:1-508
《越史新约全编 大越史约》——(越)黄道成撰(成泰丙午(十八年,1906))P1-228
《重订越南图说》——(清)盛庆绂撰,吕调阳辑(见《观象庐丛书》,清光绪十四年(1888)叶长高刻本)P229-508
第三册:1-470
《战火燃烧的缅甸》——(民国)谢永炎著(今日新闻出版社1942)P1-100
《中印缅道交通史》——(民国)夏光南编著(中华书局1948)P101-274
《中国出兵缅甸之神圣使命》——中央宣传部编印(1942)P275-282
《缅北行:缅战是怎样打胜的?》——美国新闻处编,裴克撰、陈翰伯译(美国新闻处1945)P283-320
《英属马来出入口货物一览表》——新加坡出入口注册司(1923)P321-470
第四册:1-452
《泰国风土志》——棠花撰(中原报社1944)P1-194
《中暹协会主办筹赈中国水灾暨捐助暹国慈善游艺大会纪念刊》——中暹协会编印(1947)P195-452
第五册:1-444
《法属印度支那现况》(一)
第六册:1-418
《法属印度支那现况》(二)
第七册:1-440
《荷印法律指南》——鲁葆如著(爪哇吧城南洋出版社1937)P1-118
《印度支那考察探险记》(一)——(法)弗朗西斯·加尼叶著P119-440
第八册:1-442
《印度支那考察探险记》(二)——(法)弗朗西斯·加尼叶著P1-322
《安南人的技术》——(法)亨利·J·奥杰著P323-442
第九册:1-543
《东京战役》——(法)查尔斯-爱德华·奥尔卡著
第一〇册:1-498
《古瓯雒国都城古螺城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公元前 255-207 年》——(法)古斯塔夫·杜穆谢尔著P1-116
《郡县时代之安南》——黎正甫著(商务印书馆1945)P117-406
《越南杂记》——李文雄著(西贡,堤岸万国印刷公司1948)P40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