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 B N: 9789887102632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5年8月
定 价:45000.00
南亚作为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深邃而多元。从古老的哈拉帕文明到笈多王朝的黄金时代,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到伊斯兰教的东进,再到近代的殖民统治与民族解放运动,南亚给世界呈现了一部交织着冲突与融合、辉煌与苦难的壮丽史诗。
南亚,这片位于亚洲南部的广袤大地,其地理范围横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涵盖了七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尼泊尔和不丹作为内陆国,静卧于群山怀抱之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临海而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则以岛国的姿态,点缀在蔚蓝的印度洋上。通过本部文献编者所整理的这批丰富的史料,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从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经济、政治到社会变迁等多个维度,描绘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古称锡兰)、不丹、尼泊尔等国家的发展轨迹和辉煌成就。
本文献编辑出版旨在通过介绍这批精选的南亚地区的资料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包含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而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南亚地区独特的历史与社会结构,特别是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与挑战。
在南亚次大陆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现为印度的一个邦)、不丹等国家的历史发展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诉说着文明的兴衰与民族的抗争。这批有关南亚历史发展的文献资料中详细了南亚诸国古代历史的辉煌篇章,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心脏地带,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兴起的历史,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灌溉系统和文字系统震惊世人,吠陀文化和种姓制度的形成,佛教创立以及逐渐传播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之外,这批文献也包含了有关古代巴基斯坦文明的组成和发展,古代的巴基斯坦是摩揭陀王朝和犍陀罗文化的发源地。犍陀罗艺术以其独特的佛像雕塑和佛教壁画闻名于世,对中亚乃至东亚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伊斯兰教的传入,尤其是在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为巴基斯坦地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的深刻烙印。本部文献还收录了有关了尼泊尔的历史:为读者描绘了公元前6世纪的古尼泊尔王国的瑰丽画卷。作为佛教和印度教交融的地区之一。尼泊尔谷地的加德满都谷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佛教寺庙和印度教神庙。尼泊尔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部文献也涉及了锡金,这个美丽小国拥有悠久的藏传佛教传统。其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西藏、尼泊尔和不丹接壤,使得锡金成为了一个文化和宗教上的交汇点。在锡金王国的鼎盛时期,其君主不仅是政治领袖,也是宗教上的精神领袖,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近现代以来,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发展进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本部文献的大部分内容详实描述了这一时期动荡但激情的历史事件。18世纪中叶,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逐步控制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庞大的英属印度。这批材料详实描述了这一时期的印度社会经历的深刻的变革,既有西方文化的涌入,也有民族主义的觉醒。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随后的印度独立运动,最终于1947年促使英国宣布印度独立,并根据“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随后两国分别宣布独立。然而,这一分裂也埋下了克什米尔等领土争端的种子,至今仍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此外,本部文献中也阐述了尼泊尔与锡金悲情的近代史,尼泊尔在19世纪中叶被英国逐步控制,成为英属印度的保护国。尽管尼泊尔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实际上其外交和军事事务受到英国的干涉。尼泊尔人民在20世纪初开始反抗英国的控制,最终在二战后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1950年,尼泊尔正式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锡金在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英国的附庸,最终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被印度强行吞并。1975年,锡金被宣布为印度的一个邦,标志着锡金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正式终结。
这部文献中的多部书籍图书描述了独立后的印度。独立后的印度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经济改革,从尼赫鲁的社会主义道路到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印度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印度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平等、性别歧视等,这些问题仍然是印度政府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从这一批文献中读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南亚诸国多彩美丽的古代风情,风起云涌的近代悲情以及从殖民统治中解脱出来拥抱独立的喜悦之情。南亚次大陆的历史发展乃是一部充满传奇与坎坷的史诗。从古代文明的辉煌到近现代的殖民统治,再到争取独立后的探索与奋斗,南亚各国人民始终在追求自由、平等和繁荣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印度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印度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印度的革命史和法律演变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除了印度,这批文献阐述了巴基斯坦的革命历史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巴基斯坦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国家。在其革命历程中,巴基斯坦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7年,巴基斯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独立后的发展过程中,巴基斯坦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政局时有动荡;经济上,努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力求实现经济的自主和增长。在法律体系方面,巴基斯坦的法律体系以伊斯兰教法和普通法为基础。伊斯兰教法在家庭法和继承法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而普通法则在商业和民事事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法律体系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大国以外,本部文献中的少部分图书也提到了锡金、不丹、锡兰和尼泊尔这样的小国家的法律发展和革命历程。
总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不丹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在革命历程中都展现出了人民追求自由、独立和发展的坚定决心。各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材料可以有力的反映这些国家的历史和法律发展经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南亚次大陆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伦理学、佛教、哲学与宗教体系,这批文献详细地探讨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以及锡金(现为印度的一个邦)的伦理学、佛教、哲学与宗教的发展历程,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全面的文化图景。从中读者可以清晰的领略印度伦理学、佛教、哲学与宗教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印度的哲学思想对印度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亚研究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领域,本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这部文献汇编,旨在通过有限的篇幅,尝试勾勒出其多元而复杂的历史轮廓。这批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南亚诸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融合与民族构建。这批资料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对南亚地区历史与社会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对于从事南亚历史与社会研究的专家学者而言,这批资料无疑是一座宝贵的知识宝库。它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南亚诸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史料基础。对于国际关系学者和专家而言,这批资料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中国的邻国,南亚诸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解南亚诸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格局,有助于国际关系学者更好地把握南亚地区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与南亚诸国建立平等、良好、互助的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此外,这批史料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展示了南亚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为传承和弘扬南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综上所述,这批丰富的史料是南亚地区历史与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源。它不仅揭示了南亚诸国的辉煌历史和多元风貌,更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南亚地区、探索其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窗口。能够充分利用这批史料,共同推动南亚地区历史与社会研究的发展,为增进中国人民与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政治
第一册:1-560
《印度和马来西亚(India And Malaysia)》——主教J.M.托伯恩(Bishop J.M.Thoburn)著
第二册:1-420
《印度的案例(The Case for India)》——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著(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纽约)P1-238
《关于印度的文章(An essay on India)》——罗伯特 拜伦(Robert Byron)著(劳特利奇)P239-420
第三册:1-484
《我们的印度(Our India)》——米诺·马萨尼(Minoo Masani)著(汉弗莱·米尔福德牛津大学出版社)P1-174
《印度的今天和明天(India today and tomorrow)》——R.帕尔梅·杜特(R. Palme dutt)著(大众出版社)P175-484
第四册:1-506
《巴基斯坦或印度分治(Pakistan or partition of India)》——B.R.安贝达卡(B.R.Ambedkar)著(孟买塔克有限公司)
第五册:1-486
《印度的劳工运动(The Labor Movement in India)》——拉詹尼·坎塔·达斯(Rajani Kanta Das)著(沃尔特·德·格鲁伊特股份有限公司)P1-124
《毛拉纳·阿扎德1947-1955年演讲(Speeches Of Maulana Azad 1947-1955)》——印度政府编(印度政府出版部)P125-486
第六册:1-378
《种姓和阶级在印度(Caste And Class In India)》——G.S.古雷(G.S.GHURYE)著(孟买大众书店)P1-312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1954-1957)(India’s Relations with Pakistan(1954-1957))》——希西尔·古普塔(Shri Sisir Gupta)著(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P313-378
第七册:1-402
《印度争取自由的斗争或司瓦德希运动(1905-1906)(India’s fight for freedom or The Swadeshi Movement (1905- 1906))》——哈里达斯·慕克吉和乌玛·慕克吉(Haridas Mukherjee &Uma Mukherjee)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P1-274
《英国在印度是帝国主义还是托管?(The British in India Imperialism or Trusteeship?)》——马丁·丹尼·刘易斯(Martin Denning Lewis)著(海思公司)P275-402
第八册:1-526
《印度作为一个世俗国家(India as a Secular State)》——唐纳德·尤金·史密斯(Donald Eugene Smith)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第九册:1-368
《1857-1970年印度起义的后果(The Aftermath of Revolt India 1857-1970)》——托马斯·R·梅特卡夫(Thomas R. Metcalf)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第一〇册:1-498
《印度的国家建设者(India’s Nation Builders)》——D.N.班纳吉(D.N.Bannerjea)著(布伦塔诺第五大道和第27街,纽约市)P1-234
《1890年至1910年间的极端主义挑战印度(The Extremist Challenge India between 1890 and 1910)》——阿玛莱斯·特里帕西(Amales Tripathi)著(东方朗曼)P235-498
第一一册:1-432
《南印度的政治和社会冲突—非婆罗门运动与泰米尔分离主义,1916-1929(Politics and social conflict in South India-The Non-Brahman Movement and Tamil Separatism ,1916-1929)》——尤金 F 爱尔奇克(Eugene F Irschick)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
第一二册:1-494
《印度从寇松到尼赫鲁及以后有多远(India From Curzon to Nehru and after)》——杜尔加·达斯(Durga Das)著(柯林斯ST詹姆斯广场伦敦)
第一三册:1-512
《现代印度的社会变革(Social Change in Modern India)》——M.N.斯里尼瓦斯(M.N.Srinivas)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P1-214
《大卫·斯科特在印度东北地区,1802 –1831年英国专制作风的研究(David Scott in North-East India, 1802-1831 a study in British paternalism)》——尼罗德·K·巴罗阿(Nirode K Barooah)著(蒙什拉姆·马诺哈拉尔东方出版商)P215-512
二、法律
第一四册:1-466
《印度现行宪法(The Working Constitution in India)》(1935年《印度政府法》述评)⑴——S. M. 鲍斯(S. M. BOSE)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第一五册:1-508
《印度现行宪法(The Working Constitution in India)》(1935年《印度政府法》述评)⑵——S. M. 鲍斯(S. M. BOSE)著(牛津大学出版社)P1-246
《印度的宪法发展(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in India)》——查尔斯·亨利·亚历山德罗维奇(Charles Henry Alexandrowicz)著(牛津大学出版社)P247-508
第一六册:1-412
《印度的新闻自由—宪法条款及其应用(Freedom of the Press in India-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nd Their)》——约瑟夫米纳图尔(Joseph Minattur)著(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B.V.)P1-154
《关于英国法律在印度的介绍(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Law Into India)》——B. N. 潘德迪(B. N. Pandey)著(亚洲出版)P155-412
三、历史
第一七册:1-474
《公元1612年前印度穆罕默德政权的崛起史(History of the Rise of the Mahomedan Power in India till the Year A. D. 1612)》⑴——卡西姆·费里什塔(Kasim Ferishta)著(凯根·保罗,特伦奇·特鲁布纳&有限公司)
第一八册:1-432
《公元1612年前印度穆罕默德政权的崛起史(History of the Rise of the Mahomedan Power in India till the Year A. D. 1612)》⑵——卡西姆·费里什塔(Kasim Ferishta)著(凯根·保罗,特伦奇·特鲁布纳&有限公司)P1-232
《锡兰僧伽罗族民间传说笔记(Sinhalese Folklore Notes)》——阿瑟·佩雷拉(Arthur A.Perera)著(孟买:英属印度出版社印刷,马兹冈)P233-318
《印度与印度洋—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 an essay on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on Indian history)》——K.M.帕尼卡尔(K.M.Panikkar)著(乔治艾伦和安温公司)P319-432
第一九册:1-332
《印度的第一个阿富汗帝国(公元1451-1526年)(The First Afghan Empire in India (1451-1526 A.D.))》——阿瓦德·比哈里·潘迪(Awadh Bihari Pandey)著(加尔各答BookLand私人有限公司)
第二〇册:1-396
《中世纪尼泊尔(第一部分)—中世纪早期,公元750-1530年(Medieval Nepal (Part 1) - Early Medieval Period, 750-1530 A.D.)》⑴——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
第二一册:1-396
《中世纪尼泊尔(第一部分)—中世纪早期,公元750-1530年(Medieval Nepal (Part 1) - Early Medieval Period, 750-1530 A.D.)》⑵——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
第二二册:1-488
《中世纪尼泊尔(第二部分)—中世纪尼泊尔三个王国的历史,公元1520至1678年(Medieval Nepal (Part 2)-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1520A.D. to 1768 A.D.)》⑴——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
第二三册:1-468
《中世纪尼泊尔(第二部分)—中世纪尼泊尔三个王国的历史,公元1520至1678年(Medieval Nepal (Part 2)-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1520A.D. to 1768 A.D.)》⑵——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
第二四册:1-490
《中世纪尼泊尔(第二部分)—中世纪尼泊尔三个王国的历史,公元1520至1678年(Medieval Nepal (Part 2)-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1520A.D. to 1768 A.D.)》⑶——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P1-162
《中世纪尼泊尔(第三部分)—公元740-1768年尼泊尔历史和文化资料(铭文、编年史和日记等)(Medieval Nepal (Part 3)-Source materials fo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Nepal 740-1768 A.D.)》——D.R.雷格米(D.R.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加尔各答)P163-490
第二五册:1-408
《中世纪尼泊尔(第四部分)—原始资料(Medieval Nepal (Part 4)-Source materials)》——D. R. 雷格米(D. R. Regmi)著(K.L.Mukhopadhyay律师事务所)
第二六册:1-352
《巴基斯坦诞生阶段(1857-1948)(Pakistan the Formative Phase 1857 - 1948)》——哈立德·本·赛义德(Khalid Bin Sayeed)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四、人物
第二七册:1-518
《甘地—他的生活和思想(Gandhi, his life and thought)》——J.B.克里帕拉尼(J.B. Kripalani)著(印度政府信息和广播部出版公司)
第二八册:1-562
《巴基斯坦的真纳创造者(Jinnah Creator of Pakistan)》——赫克托·博利托(Hector Bolitho)著(伦敦,阿尔伯马尔街,约翰·默里)P1-262
五、地理
《美丽的东方—印度, 缅甸, 锡兰和暹罗(The Georgeous East-India, Burma, Ceylon, and Siam)》——弗兰克·埃利亚斯(Frank Elias)著(亚当和查尔斯·布拉克)P263-562
第二九册:1-508
《1962年大吉岭喜马拉雅登山研究所(1962 Himalayan Mountaineering Institute Darjeeling)》P1-36
《喜马拉雅王国:不丹、锡金和尼泊尔(The Himalayan Kingdoms:Bhutan, Sikkim, and Nepal)》——帕端纳·P·卡兰(Pradyumna P. Karan)著(范诺斯特兰股份有限公司)P37-182
六、游记
《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E. M. 福斯特(E. M. Forster)著(哈考特·布雷斯与世界出版社)P183-326
七、医学
《母婴福利—印度健康访客、父母和其他人的手册(Maternity and Infant Welfare-A Handbook for Health Visitors, Parents, & Others in India)》——露丝·杨(Ruth Young)著(纳巴比巴卡尔出版社)P327-508
第三〇册:1-514
《印度和远东—疾病和卫生地理学(India and the Far East-A Geography of Disease and Sanitation)》——詹姆斯·史蒂文斯·西蒙斯(James Stevens Simmons)著(威廉赫曼公司)
八、宗教
第三一册:1-446
《佛陀之路(The path of the buddha)》——肯尼斯·W·摩根(Edited by Kenneth W.Morgan)编辑(罗纳德出版社,纽约)
第三二册:1-466
《1858—1947年印度穆斯林分离主义简况(Muslim Separatism In India -A Brief Survey 1858-1947)》——阿卜杜勒·哈米德(Abdul Hamid)著(牛津大学出版社)P1-292
《穆斯林妇女在巴基斯坦运动中的作用(Muslim Women’s Role in the Pakistan Movement)》——萨尔法拉兹·侯赛因·米尔扎(Sarfaraz Hussain Mirza)著(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拉合尔研究会)P293-466
九、艺术
第三三册:1-538
《东方艺术—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快乐和投资(Oriental Art -India, Nepal and Tibet for Pleasure and investment)》——迈克尔·里德利(Michael Ridley)著(爱科出版公司(纽约))P1-212
十、社会学
《印度妇女(Women Of India)》——奥托·罗斯菲尔德(Otto Rothfeld)著P213-538
十一、经济
第三四册:1-370
《印度工业工资的变动(Movement of Industrial Wages in India)》——拉古拉伊·辛格(Raghuraj Singh)著(亚洲出版社)
第三五册:1-370
《1891-1947年印度农业趋势产量、可用性和生产力(Agricultural Trends in India, 1891-1947 Output, Availability, and Productivity)》——(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三六册:1-616
《印度、混合企业和西方商业—为增长和利润进行受控变革的实验(India, Mixed Enterprise and Western Business -Experiments in Controlled Change for Growth and Profit)》——丹妮尔·斯宾塞(Daniell Spencer)著(马提努斯·奈霍夫 海牙)P1-266
十二、军事
《印度军队(The Armies Of India)》——G. F. 麦克蒙恩;E. 罗伯茨·罗夫特((G. F. McMunn, E. RobertsХудожник A. C. Lovett)著(伦敦亚当和查尔斯·布莱克)P267-616
十三、文化
第三七册:1-524
《印度的国民教育问题(The Problem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India)》——拉杰帕特·拉伊,拉拉(Lajpat Rai, Lala)著(乔治·艾伦&昂文有限公司)P1-256
十四、教育
《巴基斯坦文化遗产(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Pakistan)》——谢赫·穆罕默德·伊克拉姆等(Sheikh Mohamad Ikram etc.)著(牛津大学出版社)P257-524